中药材致富网

我国中药材种植遇到困境

  中医讲究“道地”,传统中药材对环境、工艺、时令等要求严苛,但社会变迁至今,许多必备的规范渐被忽视,从而导致药性、药效大打折扣,有些中药陷入“有方无药”的尴尬境地,资深老中医呼吁,制订、完善中药材种植、采收、加工环节的标准。

 传统中药种植、采收、加工、销售等环节都有严格规范以确保药效,但随着社会变迁,许多必需的规范逐渐被忽视,从而影响了药效。

传统中药种植、采收、加工、销售等环节都有严格规范以确保药效,但随着社会变迁,许多必需的规范逐渐被忽视,从而影响了药效。 (图片来源:CFP)

  泉州晚报讯 (记者陈士奇 陈森森 通讯员苏福彬)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,一直以来深受患者的喜爱与信任。然而,近年来,中药却深受“有方无药”、“方灵药不灵”等问题的困扰。

  中医一向讲究的是“道地”二字,也就是指药用生物品种在特定环境和气候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,形成的产地适宜、品种优良、产量高、炮制考究、疗效突出、带有地域性特点的药材,这一个约定俗成的古代药物标准概念,也是中医师们对药材质量好坏的重要识别标准。不少“道地药材”,会在其药名前冠以“川”、“云”、“广”等产地名。

  随着空气、水质、土壤等生长环境的改变,加之人为施用化学肥料、农药,采取不规范的熏制及保存方式,许多传统优质药材,正逐渐“流失”原有的上佳药性,令行业专家大为感慨,也令患者不胜其扰。

  回顾上世纪80年代,老中医郭进枝感慨,那时,无论在本地还是外地,野生药材、“道地药材”大多供不应求。但30年后,许多珍贵的野生药材已踪迹难寻。“道地药材”也因产量低、收效慢、投入大等因素,产量日渐减少。目前,在泉州销售的药材绝大部分来自外省,特别是保健类的中药材。在泉州,培育中药材的人极少。


  药材药性的减弱,使得不少病患依据药方抓药,却收效甚微。

  此外,药农跟风种植药材,不按传统时令采摘,不良药商不规范加工药材等原因,都影响着中药材市场的发展。

  资深老中医建议,除了借鉴香港中药材审核标准之外,还需要加快改变中药材市场的混乱现象,制订、完善中药材种植、采收、加工等环节的标准,在提升中药材药性的同时,引导中药材行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。来源: 泉州晚报(泉州)